【NFT】創意無限 盤點最意想不到的NFT(二)
上回介紹了4個出奇得意的NFT,這回的網誌就為大家帶來更多「獨一無二」的NFT project,看看有那些企劃在眾多NFT計劃中吸引到你!(未看的請追回上一篇文:)
5. 梵蒂岡NFT
將歷史文物製成NFT,不少人都會想到炒賣和造假,懷疑真實程度。那麼,若教廷自己宣布合作推出NFT,你又會否感興趣?梵蒂岡作為天主教以至人類歷史發展的重地,儲藏逾70,000件歷史作品,名景點如梵蒂岡博物館、西斯汀小堂、聖彼得大教堂等,成為不少人一生都想去一次的地點。

上月,教廷宣佈創建NFT虛擬展覽,於元宇宙重現梵蒂岡博物館的典藏。參與計劃的包括與AR公司Sensorium及非牟利組織Humanity2.0,而後者的董事賴瑞神父(Father Philip Larrey)就表示,希望虛擬展覽能超越社會、經濟及物理界限,將藝術普及化。展覽將會成為Sensorium Galaxy元宇宙的一部分,讓網民透過AR或VR儀器,參觀梵蒂岡博物館的各項珍貴藝術品。

有關梵蒂岡展覽的進一步消息仍尚待發佈,但消息人士相信,作為非牟利組織,這些NFT將不會用作銷售用途。
6. 台灣媽祖NFT
入元宇宙拜媽祖?2022年5月,台灣白沙屯拱天宮宣布與遊戲商Gamemobi合作,於元宇宙遊戲《Metacity M》舉行合作活動,發行「白沙屯媽祖NFT」。白沙屯媽祖歷史悠久,當中「媽祖進香」這一習俗需要信眾來回徒步約300公里,情景之壯觀更被列入台灣內政部「台灣宗教百景」之一。

除了合作破格外,這個NFT計劃亦十分周詳,讓人佩服。根據特設網頁,白沙屯媽祖NFT以盲盒形式(「白沙屯媽祖加持信物福袋」)抽選,合共18款。官方網頁指每個NFT都會經祈福加持,甚至會進行鑽轎底儀式,再把壓轎金寄予NFT持有者,看來在傳統上沒有馬虎。在元宇宙中,媽祖NFT持有者當然也有禮遇:能在《Metacity M》免費點光明燈、獲得祝福屬性、更能免費獲得媽祖掛畫擺飾。
這計劃不僅充滿新意,更能感受到對傳統的重視。到底元宇宙是否文化保育的一大助力?從這些創意非常的計劃,我們或許能得以窺探。
7. 可以吃的NFT
「We Are What We Eat」是一個行為藝術NFT系列,由台灣的國際名廚、導演、行為藝術家聯手打造,Web3.0顧問公司EchoX發行。這個NFT project 花盡心思,融合VR、當代藝術及高級餐飲,在台灣上流社會引起了不少注意。

要用三言兩語形容行為藝術的體驗確實不易,但將「We Are What We Eat」形容為「在科技與藝術尋求破格的野心企劃」,應該難以有人反對。8名Origin NFT 持有者,在台北米芝蓮二星餐廳「Raw Taipei」中,體驗了結合舞蹈、VR、視覺藝術的表演,亦體驗了主廚為計劃特別設計的五道料理「Forest山林、Earth大地、Reef岸礁、Ocean海洋、Pomme et Terre土壤」。到底實際體驗如何,就只有身在台灣的NFT持有者能知道了。
只要是企劃中512名Seed NFT的持有者之一,就能與台北RAW餐廳享用沉浸式「We Are What We Eat」的VR 與料理體驗,並擁有一次優先訂位權。這個NFT計劃的吸引力、創意和藝術價值,都十分值得在這裏提起。

8. 人工智能NFT
「AI NFT」看似單純將兩個潮流語合在一起,但一間公司 — Alethea AI 則致力讓這兩個概念完美相融。Alethea AI希望為NFT賦予AI人格,並建造以AI主導的元宇宙。該公司發行的第一個NFT在2021年經蘇富比以47萬美元成交。
想為自己珍藏的NFT賦予人格?Alethea AI發行了名為Personality Pods(個性豆莢)的NFT:透過官網的fusion(融合)功能,你能將持有的任何NFT與Personality Pods 融合,變成一個可交流、有學習力、有獨特個性的iNFT(intelligent NFT)。
這個專屬於你的iNFT能在Alethea AI Protocol之上的AI程式運行,成為一個可以交流的人工智能。對於AI科技有興趣的人可以密切留意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