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創業懶人包】想創業做老闆?你不能不知道的4大創業概念

【創業懶人包】想創業做老闆?你不能不知道的4大創業概念

【創業懶人包】想創業做老闆?你不能不知道的4大創業概念

近年來,政府和不同學術機構都積極舉辦創業比賽、提供創業基金和貸款等去推動本港初創環境,令不少大專生至在職人士都紛紛加入創業的行列。疫情期間,有些人更勇於轉行創建自己的品牌和店鋪當老闆,免受當打工族的限制。你還在觀望創業的前景嗎?由零開始,創業看似無從入手,但其實也有一些基本的考慮因素和創立公司的步驟。今次Sircle將為你介紹創業的準備步驟、各種基本支出和提供不同的潛在資金來源。長話短說,希望大家看完能明白創業的各種概念,好好裝備自己,成功建立公司做老闆!

目錄:
1. 創立公司的3大行政程序
2. 有限公司 VS 無限公司
3. 資金來源:政府資助介紹
4. 必備支出:員工成本

1. 創立公司的3大行政程序

成立一間公司,最基本有3個程序要完成。

首先,一間公司需要有商業登記證(Business Registration, BR),因為任何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生意都需要完成商業登記;基本上成立後的一個月內就要申請商業登記證。商業登記證主要確立商戶的稅務責任,也是申請電子支付方式的文件之一。費用方面,根據最新的2022/23財政預算案,政府將寬免商業登記費;而徵費則視乎申請一年証或三年証,分別要付$250或$750。

其次,公司註冊證明書(Certificate of Incorporation, CI)亦是開設公司的必備文件。創建本地有限公司需要在成立後的一個月內提交公司註冊證明書,並擬好公司名稱。

再者,公司的營運需要有一個公司戶口。開立公司戶口,能安全進行大額度的交易,方便處理業務交易上的來往;而且能令公司受惠於銀行的融資、優惠貸款等服務;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管理公司的薪金支出等事項。

Business Registration
Source: 稅務局:商業登記費及徵費收費表

2. 有限公司 VS 無限公司

在建立公司前,決定好公司的組織型態是十分重要的,這對日後的營運能發揮很大影響力,例如在融資、作出公司的重大決定的時候,企業組織型態都能同時賦予優勢和限制。

在香港營商主要有幾種組織型態:

第一類是無限公司,就如市面上一般獨資經營的小店。老闆獨自經營,需要負起店鋪虧損的所有風險,但利潤就能自己全部獨有。決策上老闆能自己作主,但或許會缺少了其他人的意見,需要依賴個人判斷。

其次,香港亦有合夥經營的公司。普通合夥的公司,則與無限公司無異,只是出資和有話語權做決定的老闆不只一人。而有限合夥的形式則毋需合夥人們為生意債務負上無限責任,他們只需為自己注入的資金負上相等的責任;平日決策多由普通合夥人負責,其餘的有限合夥人則只需提供資金。

而有限公司則分為股份有限公司和擔保有限公司。大多數的有限公司都是股份有限公司,不論是私人還是公共的。有限公司的股東對公司的責任只限於自己投資的股份,有限公司的制度有效保護股東自身剩餘的資產。但是,申請有限公司的文件比較繁複,如果是公共有限公司,公司要定時向公眾披露財務報表。初創企業如欲建立有限公司,可從建立私人有限公司開始,一步一步壯大自己的業務和公司規模。

無限公司 (Unlimited Company) 有限公司 (Limited Company)
架構
較簡單
較複雜
公司責任/負債
無限,如公司有債務, 須由股東一力承擔無限責任
有限,股東只需負起自己擁有股權部份的責任, 個人財產免受影響
類型
獨資 (Sole Proprietorships)
合夥 (Partnership)
股份有限公司 (Company Limited by shares)
擔保有限公司 (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)
合夥形式
/
普通合夥
/
Content
擁有決策權的人
唯一老闆
多個合夥人
持股股東
公司董事
適合業務
低風險 (例如:IG小店)
高風險而大規模的行業 (例如:工程公司)
公共事業 (例如非牟利機構)

3. 資金來源:政府資助介紹

除了創業的細節以外,想必最令人頭疼的就是資金來源。透過尋找天使投資者、申請銀行或政府的創業貸款去籌集資金以外,其實有三類政府資助也許能為你提供不同方面的援助。

起步階段的初創企業,可以考慮申請創新科技處的 (1)科技券計劃 (TVP)。

科技券計劃提供最多60萬元資助 (累計資助上限/每個項目資助上限),其申請門檻亦不高;只要是在港註冊成立或登記的非上市公司,且在香港有實質業務,就可以透過提交報價單、申請文件及業務證明文件申請。由於計劃目的是支援本地企業在業務項目上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,只要你的公司運作是與應用科技技術、建立網店等有關,就可以嘗試申請資助!

TVP
Source: 創新科技署 創新及科技基金 2020 Jul Version

如果你的公司開始上軌道,有意建立海外業務,則可以考慮申請 (2) 拓展品牌、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 (BUD),或 (3) 中小企市場推廣基金資助 (EMF)。

BUD計劃主要資助企業拓展業務至20個國家 (內地及所有與香港簽署「自貿協定」的經濟體), 每個項目的資助上限為港幣100萬,最多可獲批60個項目,而公司的累計資助上限為600萬。公司需要擬定項目執行措施,提交申請文件及業務證明文件。

中小企市場推廣基金資助 (EMF)則注重推廣香港企業的出口業務。資助單位可以運用這筆資金去建立網頁或流動應用程式、參加展覽等等。計劃內每個申請項目最多資助10萬,或批準項目總支出的一半 (以較低者為準),公司累計資助上限則為80萬。申請包括要提交推廣活動相關的證明文件、申請文件及業務證明文件。

EMF
Source: Photo source: 工業貿易署資助計劃

如果不清楚公司適合申請那項政府資助,歡迎聯絡Sircle作免費諮詢,讓我們就你公司的業務狀況提供建議,使你的申請過程更有效率,並提高申請成功率。

4. 必備支出:員工成本

建立公司時,員工的薪金是必定的支出。除此之外,醫療保險、勞工保險、強積金等都是難以避免的支出。法例上,《僱員補償條例》和《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》規定了老闆必須為員工購買勞工保險和進行強積金供款;而醫療保險亦是很常見的基本保障。店主應在創業前好好計算聘請員工的成本,以免在開業初期就入不敷支。

希望以上的內容對你有幫助。如果你對我們的服務感興趣,歡迎與我們聯絡

記得關注Sircle的 FacebookInstagram 以獲得更多關於創業及政府資助方面的資訊

Relative Post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